砷及其化合物作為常見的環境污染物,通常經呼吸以及飲食等途徑進入人體,從而造成潛在健康危害。以往研究證實砷具有內分泌干擾效應,但是環境劑量下砷暴露對普通人群的內分泌代謝干擾模式仍然存在爭議。
城市環境研究所環境健康研究團隊基于前期男性人群砷暴露及其暴露效應標志物的代謝組學結果,發現環境劑量下砷暴露能夠顯著干擾男性人群的尿液中睪酮等激素的代謝過程。本研究結合人群流行病學和體外細胞毒理學手段,發現普通人群廣泛暴露于低劑量砷,環境劑量下的砷暴露與男性人群尿液中的性激素水平顯著正相關;同時體外小鼠睪丸間質細胞砷暴露實驗驗證了人群觀察結果,環境劑量下砷暴露顯著誘導睪丸細胞中的睪酮合成以及合成通路中的關鍵酶基因表達。本研究結果表明即使環境劑量的低砷暴露也會對男性人群的內分泌具有干擾效應,并且證實低砷暴露促進激素合成的干擾新模式。
相關研究成果以Environmental doses of arsenic exposure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reproductive-age male urinary hormone excretion and in vitro Leydig cell steroidogenesis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田美平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哈佛大學Yi-Xin Wang和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黃清育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跨組合作項目(KLUEH-2018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21677142、21777157、21677141)資助。
論文鏈接

砷暴露與內分泌干擾示意圖